血瘀是中医常见的病理状态,指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淤积,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血瘀阻滞经络,容易导致疼痛、肿块及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系统,血瘀可能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在脑血管,可能诱发脑梗塞或中风后遗症。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子宫肌瘤等也与血瘀密切相关。血瘀可能加重慢性肝病、肝硬化,或引发静脉曲张、血栓性脉管炎等周围血管病变。皮肤科常见的黄褐斑、痤疮,以及外伤后的淤血肿痛,均可能因血瘀而迁延不愈。长期血瘀还可能影响代谢,增加肿瘤风险。
预防和调理血瘀需注重活血化瘀。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山楂、黑木耳、红糖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避免久坐久卧,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情绪不畅可能加重血瘀,需保持心态平和。若出现顽固性疼痛、舌质紫暗或皮肤淤斑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活血药物。中医调理血瘀需辨证施治,结合体质选择针灸、中药等疗法,同时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