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囊肿通常无法自愈,需要医学干预才能彻底消除。囊肿属于囊性结构,内部充满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单纯等待很难自行吸收或消退。若未及时处理,可能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增大,少数情况下可能继发感染或炎症。
耳垂囊肿的形成多与皮脂腺堵塞、外伤或毛囊结构异常有关。初期可能表现为无痛小硬结,触感柔软或有弹性。随着时间推移,囊肿可能因内容物堆积而缓慢膨胀,部分患者会因挤压或摩擦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临床常见类型包括表皮样囊肿或皮脂腺囊肿,需通过医生触诊或超声检查明确性质。少数情况下,囊肿可能因外力破裂暂时缩小,但囊壁未彻底清除时容易复发。
避免自行挤压或针刺囊肿,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瘢痕形成。若发现耳垂部位持续存在肿块,建议尽早就诊外科或皮肤科。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手术切除、引流或药物注射治疗。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沾水或剧烈碰撞。日常减少耳部饰品摩擦,注意局部卫生可降低复发风险。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切勿延误处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