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堵塞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调整导尿管位置、更换导尿管、使用药物溶解沉积物、膀胱按摩疏通。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盐水冲洗:通过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可清除管内沉积物或血块。冲洗时需缓慢推注,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膀胱损伤。若堵塞严重,可重复操作直至通畅。操作需严格无菌,防止感染。
2.调整导尿管位置:导尿管可能因体位变动或固定不当导致弯折。检查导尿管外露部分是否受压,轻轻调整角度或重新固定。若为气囊导尿管,需确认气囊位置是否贴壁,适当注水或调整深度。
3.更换导尿管:长期留置易因尿盐结晶或组织碎片堵塞。拔除旧导尿管后,选择更小型号或材质更光滑的新管重新置入。操作前需润滑尿道,减少黏膜损伤。
4.使用药物溶解沉积物:碱性或酸性药物可溶解特定堵塞物。例如,碳酸氢钠溶液可软化尿酸结晶,枸橼酸溶液适用于磷酸盐沉积。药物需经医生指导灌注,避免化学性膀胱炎。
5.膀胱按摩疏通:手掌轻压膀胱区,沿导尿管方向缓慢推挤,促使堵塞物移动。适用于血块或黏液栓,力度需轻柔,避免暴力导致出血或反流。
处理过程中需评估患者耐受性,操作前后观察尿液性状。若反复堵塞或伴随发热、疼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自行处理造成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