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炎必有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皮肤及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肝区疼痛或不适、乏力或精神萎靡。具体分析如下:
1.食欲减退:小儿肝炎早期常见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厌食。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堆积引发腹胀。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长期摄入不足易引发营养不良,需及时干预调整饮食结构。
2.皮肤及巩膜黄染:黄疸是肝炎典型表现,因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浓度升高。皮肤呈现柠檬黄至橙黄色,巩膜黄染最早出现且较明显。黄疸程度与病情相关,严重时可能伴随皮肤瘙痒,需监测胆红素水平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3.尿液颜色加深: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未结合胆红素经肾脏排出,使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尿色变化常早于皮肤黄染出现,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需与其他原因如脱水或药物导致的尿色改变鉴别。
4.肝区疼痛或不适:肝脏炎症引发肿大,牵拉肝包膜产生钝痛或胀痛,多见于右季肋部。患儿可能表述不清,但表现为拒按腹部或哭闹不安。触诊可发现肝脏质地变硬,边缘钝化,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肝脏形态变化。
5.乏力或精神萎靡: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机体供能不足,患儿活动减少,嗜睡或反应迟钝。与成人不同,小儿可能表现为异常安静或拒绝玩耍,易被误认为普通疲倦,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肝炎患儿需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保证充足休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观察症状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接触患儿后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避免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防止肝脏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