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辩证将人体分为九种基本类型,旨在通过辨识个体生理、心理特征指导养生与治疗。九大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每种体质反映不同的身心状态与疾病倾向。
平和质是健康的理想状态,表现为气血调和、精力充沛。气虚质常见乏力、易感冒;阳虚质畏寒肢冷、喜暖;阴虚质则口干咽燥、易上火。痰湿质多体型肥胖、舌苔厚腻;湿热质面油多、易生痤疮;血瘀质面色晦暗、易现瘀斑;气郁质情绪波动大、常胸闷;特禀质易过敏或有遗传性疾病倾向。体质形成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情志、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动态变化且可能兼夹多种特征。
辨识体质需结合专业中医诊断,避免自我简单对号入座。体质调理强调个性化,如阳虚者宜温补,湿热质需清热利湿,错误干预可能加重失衡。日常需观察身体反应,体质判断应与症状、舌脉等结合,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谨慎。中医体质理论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工具,但不可替代疾病治疗,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