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中风后遗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作为康复调理的补充手段。传统中医认为,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对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功能障碍具有改善效果。现代研究也发现,艾灸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功能重建。
艾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主要针对特定穴位施治。百会、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常被选用,通过艾条悬灸或隔姜灸等方式刺激。临床观察显示,持续艾灸能缓解肌肉僵硬、提升关节活动度,部分患者语言功能与吞咽能力也有改善。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效果更为显著。但需注意,艾灸作用较温和,无法替代现代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尤其急性期仍需以西医救治为主。
进行艾灸调理时需严格掌握禁忌。皮肤感觉障碍者要防止烫伤,血压异常或发热期间不宜施灸。操作时应由专业医师指导,避免自行选取不当穴位。艾灸后需补充温水,两小时内忌食生冷。若出现头晕、皮肤过敏等反应应立即停止。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是长期过程,艾灸需坚持数月才能见效,期间应定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不可忽视规范用药和肢体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