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时纠正休克与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需在确诊后立即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致病菌。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用药,确保足量足疗程。抗生素选择需考虑患儿年龄、感染部位及耐药性,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2.及时纠正休克与电解质紊乱:败血症易引发休克,需快速补液扩容,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纠正酸中毒、低钠血症等异常。血管活性药物可用于改善微循环,但需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加重器官损伤。
3.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患儿代谢亢进,需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营养支持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增强免疫力,缩短病程。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胃肠功能负担过重。
4.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净化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合并急性肾损伤者,需根据病情调整治疗参数。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定期评估器官功能,调整治疗方案。护理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儿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避免过度用药或延误干预。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病情,严格遵循医嘱。保持环境清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