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查方法包括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尿道分泌物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常规检查:通过收集新鲜尿液样本,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指标。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红细胞异常可能伴随炎症或损伤。尿比重和酸碱度也能辅助判断感染类型。部分情况下可发现脓尿或菌尿,进一步支持诊断。
2.尿液细菌培养:将尿液样本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鉴定种类。该方法能明确致病菌类型,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通常需48小时以上才能获得结果,是确诊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依据。
3.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X线等,用于观察泌尿系统结构是否异常。结石、梗阻或畸形可能成为感染的诱因。超声可发现肾脏或膀胱的形态变化,CT能更清晰地显示细节,帮助定位感染灶或并发症。
4.血液检查: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全身性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显著升高,肾功能异常时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上升。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是否累及其他器官。
5.尿道分泌物检查:适用于疑似尿道炎的患者,采集分泌物直接镜检或培养。可发现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明确感染性质。该方法对特异性尿道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检查前需避免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尿液样本应取中段尿以减少污染。检查后根据结果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影像学检查前需遵医嘱做好准备工作,如憋尿或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