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急性感染期发热通常持续1-2周,体温可达38-40℃,伴随畏寒或盗汗。发热由免疫系统激活引起,可能误诊为流感或普通感冒。部分病例发热反复出现,使用常规退热药物效果有限。
2.乏力:全身疲倦感明显,即使充分休息仍难以缓解。乏力与病毒大量复制消耗能量有关,可能伴随肌肉酸痛或关节不适。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严重时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3.咽痛:咽喉部充血肿胀,吞咽时疼痛加剧,类似链球菌性咽炎表现。口腔黏膜可能出现溃疡或白斑。症状通常持续1-3周,抗炎治疗无法彻底缓解。
4.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直径超过1cm,触诊质地较硬且无压痛。肿大可能对称或单侧出现,持续数周至数月不退。需与结核或淋巴瘤鉴别。
5.皮疹:躯干或四肢出现红色斑丘疹,不伴瘙痒或轻微痒感。皮疹约1周内自行消退,可能被误认为药物过敏或病毒感染性皮炎。皮肤表现多样,偶见口腔或生殖器黏膜疹。
急性感染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若发生高危行为后出现上述表现,需及时检测。窗口期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需结合临床判断并重复筛查。避免根据症状自行诊断,延误治疗可能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