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坚持全程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疗效、加强营养支持、避免传染他人。具体分析如下:
1.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治疗的核心是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初期强化治疗阶段需4种药物联用,巩固期减少至2种。药物组合需根据病情调整,避免单一用药导致耐药性。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2.坚持全程规律用药:肺结核治疗周期通常为6-9个月,必须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随意停药或漏服易导致治疗失败或耐药结核。采用直接面视下服药管理可提高依从性。家属应监督患者完成全程治疗,确保疗效。
3.定期复查监测疗效:治疗期间每月需进行痰涂片检查,评估细菌转阴情况。每2-3个月复查胸部影像学,观察病灶吸收程度。肝功能、血常规等辅助检查不可忽视。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4.加强营养支持:肺结核属于消耗性疾病,需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营养不良会延缓康复,甚至加重病情。
5.避免传染他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佩戴口罩,咳嗽时遮掩口鼻。痰液需消毒处理,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密切接触者需筛查感染情况。传染期尽量减少外出,直至痰菌转阴。
治疗期间需保持乐观心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出现发热、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居住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免潮湿拥挤。接触患者的人员需做好防护,婴幼儿应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