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肝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临床治愈。治疗核心在于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保护肝功能及预防并发症,需根据具体类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诊断和长期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免疫性肝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干预为主。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方案,可显著缓解炎症。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若疗效不佳可联合奥贝胆酸。对于晚期病例或药物控制失败者,肝移植可能是最终选择。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病例中展现潜力,但需谨慎评估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水平,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辅助治疗如维生素D补充、骨质疏松预防同样重要,尤其长期使用激素者。部分患者结合中医调理可能改善症状,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免疫性肝病患者需严格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高蛋白、低脂饮食有助于维持营养,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妊娠期患者需密切监测,部分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胎儿。治疗期间若出现腹水、呕血或意识模糊等并发症征兆,应立即就医。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压力可能加重免疫紊乱。所有治疗决策需由消化科或肝病科专家评估,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