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固精缩尿类中药,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其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功效,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桑螵蛸的药用价值与其独特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螳螂产卵时分泌的泡沫状物质凝固后形成卵鞘,内含大量蛋白质及矿物质,经冬季霜雪后药性更为温厚。传统炮制方法强调盐水炙炒以增强入肾经之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富含氨基酸、钙质及蜕皮激素类物质,能调节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肾气不固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临床常与龙骨、牡蛎等配伍治疗小儿夜尿,或配合益智仁、山药用于中老年肾虚尿频,其固涩作用较金樱子更为温和,不易引发便秘。
使用桑螵蛸需辨证准确,阴虚火旺者忌用,以免助热伤阴。采集时需区分不同品种卵鞘,春季采收未孵化者质量最佳。现代发现部分人群对虫类药成分过敏,初服宜小剂量观察。贮藏需防潮防蛀,霉变后不可入药。与西药利尿剂合用时需监测电解质,避免过度缩尿导致排尿困难。孕妇及湿热下注型淋证患者慎用,古代文献记载其性涩能滞邪,外感发热期间应暂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