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是中医学对排尿异常症状的描述,指排尿时尿量少、颜色深黄或发红,伴有排尿不畅、疼痛或灼热感。这类症状多与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或泌尿系统感染有关,常见于热淋、石淋等病症。
从中医角度看,小便短赤淋漓涩痛多因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湿热之邪可源于饮食不节、外感暑湿或情志不畅,湿热下注膀胱,灼伤津液,使尿液浓缩,排出时刺激尿道,引发涩痛。若兼有尿中带血或砂石,可能与结石或炎症相关。现代医学中,此类症状常见于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疾病,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出现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清热利尿药物掩盖病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多饮水以促进代谢。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或过度劳累。若伴随发热、腰痛或血尿,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肾盂肾炎或泌尿系结石等严重问题。中医调理可选用八正散、导赤散等方剂,但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