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儿童在5岁左右能够自主控制排尿,不再尿床。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儿童可能延迟到7-8岁才完全摆脱夜间尿床现象。这主要与神经系统发育、膀胱容量增长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的成熟有关。
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指从未建立夜间控尿能力,通常与遗传因素或发育延迟相关;继发性遗尿则可能由心理压力、泌尿系统感染或糖尿病等疾病引发。5岁儿童中约15%-20%存在尿床现象,此后每年自然缓解率约15%,多数案例无需特殊干预即可自愈。若超过7岁仍频繁尿床,建议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病理因素。
避免在睡前过量饮水,尤其是含咖啡因或糖分的饮料。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如睡前排空膀胱,夜间定时唤醒排尿。家长需保持耐心,过度责备可能加重心理负担。若伴随尿痛、尿频或白天尿失禁,需及时排查泌尿系统或神经功能异常。对于持续遗尿的儿童,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遗尿警报器或药物辅助治疗,但需严格遵循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