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能否自愈取决于穿孔的大小和原因。较小的穿孔通常可以自行愈合,而较大的穿孔或由严重感染、外伤引起的穿孔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耳膜穿孔的自愈能力与穿孔的直径密切相关。直径小于2毫米的穿孔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多数能在数周内自行修复。耳膜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需要保持干燥,避免进水或外力压迫。若穿孔由中耳炎引起,需控制感染,否则炎症可能阻碍愈合。较大的穿孔或边缘不整齐的穿孔愈合较难,可能需要手术修补,如鼓膜成形术。反复感染或慢性中耳炎会延缓愈合,甚至导致永久性穿孔。
避免用力擤鼻涕、游泳或潜水,防止水进入耳道。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掏耳,以免加重损伤。若出现持续耳痛、流脓、听力下降或头晕,需及时就医。抗生素滴耳液可能用于预防感染,但需遵医嘱使用。定期复查耳镜可监测愈合情况,必要时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