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以缓解症状、预防脱水为主,同时需调整饮食并密切观察病情发展。胃肠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及低热,通常无需抗生素治疗,但需对症处理并保证营养与水分摄入。
治疗重点在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呕吐频繁时可暂停进食1-2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尝试喂水或米汤。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避免高糖、高脂或乳制品。若腹泻严重,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但需遵医嘱。发热时若体温超过38.5℃,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刺激胃肠。
注意事项包括观察脱水迹象,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吐止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抽搐等严重表现,应立即就诊。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饮食清淡。恢复期逐渐增加食量,避免过早进补加重肠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