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操作方法,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正确掌握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有助于确保操作安全、结果准确,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皮内注射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注射前应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有效期,确保药液无浑浊、沉淀或变色。选择前臂掌侧下1/3处作为注射部位,此处皮肤较薄、颜色较浅,便于观察反应。注射前需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再进针,避免酒精未干导致刺激或影响药效。进针角度为5°~15°,针头斜面向上,轻轻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可见局部形成隆起的小皮丘。注射后不可按压皮丘,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观察结果。
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过敏试验时。注射后20分钟内避免离开,以便及时处理可能的过敏反应,如瘙痒、红肿或呼吸困难。注射用具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后记录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及注射部位,便于后续评估。若出现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或全身不适,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注射后嘱患者勿抓挠或摩擦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观察或导致感染。操作者需熟练掌握注射技巧,避免过深或过浅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