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确实是宫颈部位发生的炎症。宫颈作为连接阴道和子宫的重要结构,当受到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菌群失衡时,黏膜及深层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等典型炎症反应。临床数据显示,约50%的已婚女性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宫颈炎症状,其发生与性生活卫生、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宫颈炎的病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微生物,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机械性损伤如分娩裂伤、宫腔操作,或长期使用碱性洗液破坏酸性环境,均可诱发炎症。急性期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慢性期则多见腰骶酸痛、白带黏稠。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糜烂样改变、纳氏囊肿等特征,但需通过TCT、HPV检测与癌前病变鉴别。规范治疗需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抗生素,配合局部物理治疗促进修复。
预防宫颈炎需避免高危性行为,建议使用避孕套减少病原体传播。日常护理应选择pH4.5的弱酸性洗液,避免阴道灌洗破坏微生态。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持续黄绿色分泌物超过两周,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糜烂样改变多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无需过度治疗。定期宫颈癌筛查可同步监测炎症状态,疫苗接种对预防HPV相关宫颈病变具有双重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