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眼疾时,常用穴位包括睛明、攒竹、承泣、太阳、风池等。这些穴位分布在眼周及头部,通过刺激经络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干眼症、近视等常见问题。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是治疗眼疾的核心穴位,可缓解结膜炎、视力模糊;攒竹在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对眼睑下垂、目赤肿痛有效;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眼眶下缘,常用于近视与夜盲;太阳穴在颞部凹陷处,能舒缓眼胀头痛;风池位于后颈部发际两侧,可调节整体气血上注于目。操作时需选用细短针具,沿特定角度缓慢进针,避免伤及眼球或血管。
针灸眼部需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眼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进针深度不宜超过0.5寸,手法需轻柔,避免提插捻转过度。晕针、凝血功能障碍者及孕妇慎用。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淤青或酸胀感,属正常反应。务必由专业医师操作,不可自行尝试。部分眼疾需配合药物或光疗,针灸仅为辅助手段。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用眼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