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与三七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实际并无区别,均指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notoginseng的根及根茎。这一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云南文山为道地产区,故民间常以产地结合形态特征形成不同称谓。
从植物学与药学角度分析,田七和三七的基原完全一致,名称差异源于地域习惯。华南地区多称田七,强调其种植于田间的人工栽培属性;西南地区则习称三七,源自《本草纲目》记载的山漆,喻指其愈合伤口如漆粘物之效。现代药典统一采用三七作为正名,但地方习称仍并存使用。药材性状均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至灰棕色,断面呈角质样,带有放射状纹理。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三七皂苷、黄酮类及三七素,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使用三七/田七时需注意鉴别真伪。市场偶有以菊科植物菊三七冒充,后者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血虚或血热妄行出血者慎用,孕妇禁用常规剂量。临床配伍需遵循辨证原则,如与丹参协同增强活血效果,与白及配伍提升止血效能。现代制剂如血塞通注射液即以三七总皂苷为主要成分,使用前需评估凝血功能。贮藏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