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是肝脏内形成的充满液体的囊性病变,多数为先天性因素导致,也可能与创伤、感染或寄生虫等因素有关。先天性肝囊肿由胚胎期胆管发育异常引起,属于良性病变,生长缓慢且通常无症状。后天性因素如肝脏创伤可能导致囊肿形成,寄生虫感染如肝包虫病也可引发特定类型的囊肿。
肝囊肿的具体病因与类型密切相关。单纯性肝囊肿最为常见,由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独立囊腔,液体逐渐积累导致囊肿增大。多囊肝则与遗传有关,常合并多囊肾,由基因突变引起肝脏内多发囊肿。寄生虫性肝囊肿多见于畜牧区,因接触犬类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导致寄生虫在肝脏内形成包裹性病变。长期炎症或胆管阻塞也可能诱发囊肿,但较为少见。
发现肝囊肿后需定期随访,通过超声或CT监测大小变化。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无需治疗,但需避免腹部剧烈运动以防破裂。若囊肿增大或引发压迫症状如腹痛、腹胀,需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寄生虫性囊肿必须接受规范药物治疗,避免擅自穿刺导致扩散。日常饮食宜清淡,减少高脂食物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出现发热、剧烈腹痛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排除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