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耳朵得了中耳炎应及时就医检查、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滴耳液、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涕、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检查:中耳炎需由医生通过专业设备诊断,确认炎症程度及是否伴随鼓膜穿孔。医生可能建议血常规或耳镜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后制定治疗方案。拖延就医可能导致听力受损或炎症扩散至邻近组织。
2.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滴耳液:细菌性中耳炎常需口服抗生素,需严格按剂量和疗程用药。若鼓膜完整,医生可能开具抗菌滴耳液,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避免刺激内耳。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3.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澡或游泳时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发炎期间避免掏耳,以免损伤皮肤加重感染。可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外耳分泌物,保持通风减少细菌滋生。
4.避免用力擤鼻涕:擤鼻涕时捏住单侧鼻孔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挤压双侧,防止鼻腔压力将病菌推入中耳。感冒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对耳咽管的刺激。
5.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中耳炎可能引起发热,需每日测量体温。若持续高热或体温超过38.5℃,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发热期间多饮水,适当物理降温。
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睡眠时垫高头部,减轻耳部充血。若出现耳痛加剧、眩晕或听力明显下降,需立即就医。康复后定期复查,确保炎症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