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早期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轻度出血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1.突发高热:登革热初期常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持续2至7天。发热可能伴随寒战,退热后可能再次出现体温上升,呈现双峰热型。
2.剧烈头痛:前额或眼眶后部疼痛较为常见,疼痛程度较剧烈,可能伴随眼球转动时的不适感。头痛在发热初期即可出现,部分患者描述为炸裂样疼痛。
3.肌肉关节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明显,尤其是背部、四肢和腰部。关节疼痛多呈对称性,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因疼痛影响行走。
4.皮疹:发热3至5天后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躯干,后蔓延至四肢和面部。皮疹可能伴有瘙痒,按压后褪色,消退后可能出现脱屑。
5.轻度出血现象:部分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衄或皮肤瘀点,多见于发热后期。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但早期以轻微出血表现为主。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保持充足休息,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减少蚊虫叮咬风险,防止疾病传播。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重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