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总体安全性较高,但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在专业医师规范操作下,针灸能有效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其危险性主要与操作不当、个体差异或特殊体质有关。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风险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针刺部位不当可能损伤神经、血管或脊髓,尤其是风池、哑门等颈部穴位需严格掌握进针角度与深度;二是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局部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深部组织炎症;三是晕针、出血或血肿等常见不良反应,多见于体质虚弱或初次接受针灸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凝血功能障碍或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适应症。
为确保治疗安全,患者应选择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治疗前需如实告知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出血倾向或既往针灸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保持放松体位,避免突然移动,若出现剧烈疼痛、眩晕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告知医师。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颈部剧烈活动或沾水,观察是否有持续疼痛或皮下淤血。需注意,针灸通常作为辅助疗法,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或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必要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