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引起低烧属于常见现象,是身体对感染的正常免疫反应。当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如膀胱、尿道或肾脏,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将体温调高以抑制病原体繁殖,因此出现低烧通常为37.3°C-38°C。
泌尿系统感染引发低烧的机制与感染程度和部位相关。例如,膀胱炎或尿道炎等下尿路感染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发热,而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更容易伴随持续低烧甚至高热,因肾脏血流丰富,炎症反应更强烈。低烧还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疼痛或腰部酸痛等症状。若感染未及时控制,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可能导致全身性反应,加重发热。老年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发热不明显,但病情隐匿性更高,需格外警惕。
出现泌尿系统感染伴低烧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感染类型如尿常规、尿培养检查,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需足疗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随意停药。日常需多饮水冲刷尿道,避免憋尿或过度劳累。若低烧超过3天或体温升至38.5°C以上,或出现寒战、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提示感染可能加重或扩散,需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更应重视早期症状,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