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严重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缓解症状。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寒凝血瘀或肝肾不足有关,中药通过辨证施治能有效改善体质,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减轻疼痛。临床常用当归、川芎、艾叶等药材组方,对原发性痛经尤其有效,且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调理。
中药调理痛经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方案。气滞血瘀型表现为经前腹胀、经血暗紫有块,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寒湿凝滞型常见小腹冷痛、得热则缓,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效果显著;气血虚弱者经后隐痛、乏力,归脾汤配合食疗可逐步改善。现代研究证实,部分中药如益母草含生物碱,能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直接缓解子宫痉挛。建议在月经周期前1-2周开始服药,连续调理3-6个月经周期,同时记录疼痛程度和经血变化以便复诊调整用药。
服用中药需注意药材质量与配伍禁忌。避免经期使用活血过猛的药方,防止出血量增加。体质偏热者慎用肉桂、干姜等温燥药物,糖尿病患者需警惕含糖颗粒剂。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配合热敷或针灸可增强疗效。若痛经突然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不可仅依赖中药延误西医诊疗。孕妇、哺乳期女性及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必须咨询注册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