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憩室是指尿道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结构,属于泌尿系统的一种异常病变。这种病变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如感染、创伤等引发,导致尿道周围组织薄弱处形成囊腔,与尿道相通。患者常表现为排尿异常、局部疼痛或反复尿路感染,部分病例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偶然发现。
尿道憩室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先天性憩室多因胚胎期尿道发育异常所致,而后天性憩室常继发于尿道腺体感染、尿道狭窄或外伤。长期排尿压力增高或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尿道壁结构破坏,逐渐形成憩室。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后滴沥、尿频尿急、性交疼痛,若合并感染可出现脓尿或血尿。诊断主要依靠尿道造影、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憩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方案,无症状者可能仅需观察,症状明显者需手术切除憩室并修复尿道缺损。
预防尿道憩室需注意避免尿道反复感染,保持良好排尿习惯,减少憋尿行为。出现排尿不适或反复尿路感染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尿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外阴清洁,适度饮水稀释尿液,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血糖,降低感染风险。若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发热或伤口渗液等异常,需立即联系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