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抽搐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就医治疗。高热引发的抽搐常见于婴幼儿,多由体温骤升引起神经系统异常放电所致。首要任务是控制体温,同时保护患者避免二次伤害,随后需查明发热原因进行对因治疗。
发现高热抽搐时,应立即将患者侧卧防止窒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进行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若口腔有分泌物需及时清理,切勿强行撬开牙关或塞入异物。抽搐通常持续1-3分钟自行停止,但需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供医生参考。就医后可能需进行血常规、脑电图等检查,排除脑炎、癫痫等疾病。反复抽搐或持续状态需静脉注射地西泮等药物控制,同时针对原发病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
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退热药需间隔4-6小时使用,避免过量。抽搐发作期间不可喂食喂水,不要按压肢体强行制止。既往有热性惊厥史者,发热38℃即需开始物理降温。疫苗接种后发热需特别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居家护理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若出现意识模糊、单侧肢体抽搐或发作超过5分钟,必须立即送急诊。恢复期可能出现嗜睡现象,但持续昏睡或呕吐需警惕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