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中风偏瘫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在改善肢体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及促进神经修复方面效果较为明显。临床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可提升康复效率,但需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和药物干预,效果因人而异。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激发受损神经功能。常用穴位如肩髃、曲池、足三里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患侧肢体僵硬或无力症状。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能通过激活大脑皮层代偿功能,促进神经可塑性,从而改善运动障碍。部分患者经过系统针灸治疗后,肌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升,但需坚持长期治疗,通常以10-15次为一个疗程,需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刺激或误伤神经血管。急性期患者需病情稳定后再行针灸,避免加重出血风险。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或疲劳感,属正常反应,但若出现头晕、恶心需立即停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综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针灸仅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药物或康复训练,患者需保持合理预期,配合饮食调节及心理疏导,以优化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