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被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应立即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紧急处置,包括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冲洗、消毒包扎,并尽快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启动暴露后预防措施。
发生针刺伤后,第一时间挤压伤口周围,促使血液流出,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风险。随后用流动水和肥皂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避免用力搓揉。冲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并覆盖无菌敷料。完成初步处理后,需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或预防保健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并抽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若护士未接种乙肝疫苗或抗体水平不足,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免疫保护。
注意事项包括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导致操作失误。记录暴露时间、部位、针头来源及患者乙肝病毒载量等信息,便于后续评估风险。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乏力、黄疸等肝炎表现需及时就医。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型针具,避免回套针帽,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定期检查乙肝抗体水平,确保免疫保护有效。通过规范处置和科学预防,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