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结核的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方案,以药物为主、营养支持为辅、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心理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为主:抗结核药物是治疗核心,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用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需调整剂量以避免毒性反应,疗程至少6个月,耐药病例需延长至12个月以上。治疗初期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或周围神经炎,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6。
2.营养支持为辅:营养不良会降低治疗效果,需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吞咽困难者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合并糖尿病者需控制碳水摄入,避免血糖波动影响康复。
3.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老年人肝肾代谢能力减弱,长期用药易引发损伤。治疗前需评估基础功能,治疗期间每2-4周检测转氨酶、肌酐等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减量或更换药物,避免不可逆损伤。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病,需避免抗结核药与其他药物冲突。利福平会降低降糖药、抗凝药疗效,异烟肼与苯妥英钠联用可能加重中枢抑制。联合用药前需详细评估,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方案。
5.加强心理疏导:长期治疗易引发焦虑或抑郁,影响用药依从性。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耐心沟通,解释治疗必要性,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出现严重情绪障碍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通风,减少传染风险;密切观察咳嗽、发热等症状变化;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出现皮疹、黄疸等严重反应立即就医;康复后定期随访,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