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预防针后需观察半小时有无过敏反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揉搓针口、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饮食清淡易消化。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半小时有无过敏反应:接种后需在医疗机构停留观察30分钟,少数可能出现皮疹、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极为罕见,但需医护人员及时处理。留观期间避免远离医疗设备,便于紧急救治。
2.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针眼处24小时内避免沾水,防止细菌感染。洗澡可用毛巾局部擦拭,勿用力搓洗。衣物选择宽松柔软材质,减少摩擦。若出现红肿硬结,无需特殊处理,通常2-3天自行消退。
3.避免剧烈运动或揉搓针口:接种当天不宜跑跳或大幅摆动手臂,以免加重局部充血。幼儿哭闹时可轻抚安抚,但勿按压注射部位。过度活动可能导致疫苗成分扩散过快,影响免疫效果。
4.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部分疫苗可能引起低热37.5-38.5℃,属正常免疫反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超过38.5℃需物理降温。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嗜睡、呕吐应就医。
5.饮食清淡易消化:接种后1-2天避免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母乳喂养可继续,辅食添加者选择米粥、蔬菜泥等。适量多饮水促进代谢,减少肠胃负担。
接种后若出现异常哭闹不止、抽搐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同疫苗不良反应存在差异,需按接种告知书要求做好对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