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尿失禁需采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进行盆底肌训练、调整饮水量与排尿习惯、使用辅助器具、合理搭配饮食。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尿失禁容易导致皮肤长期潮湿,引发皮炎或感染。需及时清洗并擦干会阴部,选择透气吸湿的棉质内裤,必要时使用皮肤保护剂。清洗时避免过度摩擦,水温适宜,减少碱性皂液刺激。夜间可垫高臀部促进尿液引流,定期更换床单与护垫。
2.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过规律收缩肛门与尿道周围肌肉增强控尿能力。每日练习3组,每组收缩10秒后放松,重复10次。动作需缓慢持续,避免腹部用力。长期坚持可改善肌肉张力,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训练初期可能出现疲劳感,需循序渐进。
3.调整饮水量与排尿习惯: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mL左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白天每2小时定时排尿,夜间减少液体摄入。记录排尿日记,分析尿失禁发生时段与诱因。避免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睡前排空膀胱。
4.使用辅助器具:根据失禁程度选择尿垫、接尿器或导尿管。尿垫需选择防漏材质并及时更换,接尿器注意消毒避免感染。导尿管使用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冲洗防止堵塞。辅助器具应贴合体型,减少皮肤摩擦与不适感。
5.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减少腹压对膀胱的压迫。适量补充含锌食物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尿急。体重超标者需控制热量摄入,减轻盆底肌负担。
护理过程中需关注情绪变化,避免因羞耻感延误处理。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出现皮肤溃烂、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夜间注意保暖,寒冷可能加重尿频现象。家属需掌握正确护理方法,共同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