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是肝性脑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属于肝性脑病的终末状态。肝性脑病是由肝功能严重障碍或门体分流异常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表现为从轻微认知障碍到深度昏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肝昏迷特指肝性脑病中意识完全丧失的重度阶段,两者本质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表现。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堆积、氨基酸代谢失衡等因素有关。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临床分为四期:一期以轻微性格改变和注意力下降为主;二期出现明显行为异常和扑翼样震颤;三期出现嗜睡但可唤醒;四期即肝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意识。诊断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血氨检测、脑电图及临床表现。治疗关键在于去除诱因、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严重者需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肝昏迷患者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以上,强调早期识别肝性脑病前驱症状的重要性。
预防肝性脑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便秘和感染。肝硬化患者应慎用镇静剂,定期监测血氨水平。出现睡眠颠倒、计算力下降等早期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肝昏迷患者需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误吸和压疮。临床治疗需注意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如脑血管意外或药物中毒。患者家属应接受相关教育,了解病情变化的警示信号,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