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检查包括鼻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穿刺检查、鼻腔分泌物检查和前鼻镜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鼻内窥镜检查:通过纤细的内窥镜观察鼻腔及鼻窦开口情况,直接查看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脓性分泌物或息肉。检查过程需局部麻醉,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对诊断慢性鼻窦炎尤为重要。
2.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为鼻窦CT扫描,能清晰显示鼻窦内黏膜增厚、积液或骨质结构异常。X光检查因分辨率较低已较少使用,但对初步筛查仍有参考价值。
3.鼻窦穿刺检查:通过穿刺上颌窦抽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感染病原体类型。该方法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无菌条件。
4.鼻腔分泌物检查:采集鼻腔或鼻窦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或培养,分析白细胞、细菌或真菌种类。结果可辅助判断感染性质,指导抗生素选择。
5.前鼻镜检查:使用前鼻镜撑开鼻孔,肉眼观察鼻腔前段黏膜状态、分泌物性状及中鼻道情况。操作简单快捷,但无法深入鼻窦内部,适合初步筛查。
检查前需避免使用鼻腔药物或冲洗,防止干扰结果。急性期避免穿刺操作,防止感染扩散。影像学检查孕妇需谨慎选择。部分检查可能引起短暂不适,需提前告知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