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及时止血并清洁伤口、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预防感染、尽早送医治疗、避免自行复位。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止血并清洁伤口:开放性骨折常伴随出血和伤口污染,需用干净敷料直接压迫止血,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可减少污染物残留,但不可用消毒液直接冲洗创面,以免损伤组织。覆盖无菌敷料保护伤口,减少外界细菌侵入。
2.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使用夹板或硬质材料固定骨折两端关节,限制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固定时需避开伤口,避免压迫血管神经。肢体保持功能位,如下肢骨折可伸直固定,上肢屈肘90度悬吊。
3.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感染风险高,需尽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伤口不可涂抹药膏或异物,保持干燥清洁。转运过程中避免敷料移位,减少污染机会。
4.尽早送医治疗:现场处理后需立即转运至具备手术条件的医疗机构。搬运时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颠簸。途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受伤时间及处理措施,供后续治疗参考。
5.避免自行复位:骨折端外露时不可强行推回体内,以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引入深层感染。非专业人员操作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复位需由医生在无菌环境下完成。
处理过程中需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及感觉变化,如出现苍白、麻木提示固定过紧。转运途中避免喂食饮水,为可能的手术麻醉做准备。情绪安抚有助于缓解紧张,但不可因患者要求而改变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