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时发现的出芽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形态异常,表面出现一个或多个突起,形似芽孢。这种异常形态通常提示红细胞在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机械损伤,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如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出芽红细胞的出现是临床判断血尿来源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出芽红细胞的形成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密切相关。当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或通透性增加时,红细胞在高压作用下被迫通过狭窄的裂隙,细胞膜受挤压变形,部分血红蛋白流失,最终形成芽孢样突起。此类红细胞通常伴随其他畸形红细胞,如环状、靶形或碎片状红细胞。实验室可通过相位差显微镜或自动化尿沉渣分析仪识别,结合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出芽红细胞需与尿路感染或结石导致的变形红细胞鉴别,后者多因酸碱度或渗透压变化引起,通常不伴随芽孢样结构。
尿检发现出芽红细胞时,需避免剧烈运动或月经期采样以防假阳性。标本应在排尿后1小时内送检,延迟检测可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形态改变。患者需配合医生完善24小时尿蛋白、肾活检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出血性疾病时,需主动告知医生以排除非肾性因素。日常监测血压和水肿情况,限制高盐饮食,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若伴随少尿、泡沫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