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出现异常增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但当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或其他疾病影响时,蛋白质会漏入尿中形成蛋白尿。这一现象通常是肾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早期信号,需通过尿常规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确诊。
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有关。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构成,当炎症、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因素破坏其结构时,大分子蛋白质如白蛋白会透过屏障进入尿液。肾小管病变则可能导致低分子量蛋白排泄增加。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后短暂出现和病理性蛋白尿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长期未控制的蛋白尿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形成蛋白尿-肾损伤恶性循环,部分患者伴随水肿、泡沫尿等症状。
发现蛋白尿后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偏方。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限制盐分及高蛋白饮食摄入以减少肾脏负担。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妊娠期女性出现蛋白尿需警惕子痫前期风险。需注意区分假性蛋白尿如月经污染标本,采集晨起中段尿可提高检测准确性。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