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躺下避免肌张力需保持正确体位、定时翻身活动肢体、进行被动关节运动、控制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情绪紧张。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正确体位:偏瘫患者躺卧时应将患侧肢体摆放于功能位,肩关节外展45度并垫高,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手指自然伸展。下肢髋关节中立位避免外旋,膝关节微屈,踝关节保持90度。枕头高度适中,头部不宜过度前屈或后仰,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线,减少肌肉异常收缩。
2.定时翻身活动肢体:每2小时协助改变体位一次,左右侧卧与平躺交替进行。翻身时注意保护患侧关节,动作轻柔缓慢。侧卧时患侧上肢前伸垫枕,下肢屈曲位,两膝间放置软枕。平躺时用毛巾卷支撑足底防止足下垂,短暂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3.进行被动关节运动:每日对患肢各关节做3-5次被动活动,包括肩关节环转、肘腕关节屈伸、手指分合、髋膝关节屈曲及踝泵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均匀,避免快速牵拉。重点活动易挛缩关节如腕、踝,每次维持末端位置5秒,重复10次。
4.控制环境温度适宜:室温维持在22-26℃,湿度50%-60%。寒冷易诱发肌肉痉挛,需用毛毯覆盖患肢但避免过热出汗。洗澡水温不超过40度,局部热敷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夜间注意保暖,尤其肩颈与足部,可使用护肩与棉袜。
5.避免情绪紧张:创造安静休息环境,减少强光噪音刺激。通过舒缓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交谈时语气平和。疼痛时及时调整体位或使用药物缓解,避免因焦虑加重肌张力。家属需耐心陪伴,避免争执或突然惊吓。
偏瘫护理中需观察皮肤受压情况,防止压疮。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饮水量避免夜间频繁翻身。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出现异常肌肉收缩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