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需对症退热、保持口腔清洁、皮肤护理、补充水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症退热:手足口病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退热药物需按剂量使用,避免过量。持续高热或退热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
2.保持口腔清洁:口腔疱疹破裂后易引发疼痛,影响进食。可用淡盐水或专用漱口液清洁口腔。饮食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疼痛严重时可使用口腔喷雾缓解症状。口腔护理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
3.皮肤护理:疱疹未破溃时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抓挠以防感染。疱疹破溃后可涂抹抗菌药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材料。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减少皮肤刺激。皮肤护理不当可能延长病程。
4.补充水分:发热和口腔疼痛可能导致脱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避免酸性或过甜饮品刺激口腔。观察排尿量和精神状态,脱水严重需静脉补液。水分补充对维持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重症,需警惕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肢体抖动等症状。每日监测体温和疱疹情况。出现嗜睡、呕吐或肢体无力等表现立即就医。早期识别重症倾向可改善预后。
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但需避免交叉感染。患病期间居家隔离,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恢复期仍可能排毒,需持续防护。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密切接触者需观察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