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临床表现及预后。急性乙型肝炎通常病程较短,多在6个月内痊愈或转为慢性;慢性乙型肝炎则病程超过6个月,可能持续数年甚至终身,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急性乙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多数患者通过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后康复。慢性乙型肝炎症状较隐匿,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脏炎症反复发作,长期损伤肝组织。急性感染多见于成年人,而慢性感染多因婴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形成。诊断上,两者均依赖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但慢性感染常伴随HBsAg持续阳性及肝功能异常。
预防和管理是关键。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尤其对新生儿和高危人群至关重要。急性期患者需休息、营养支持,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慢性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影像学,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避免共用注射器、不洁医疗器械及无保护性行为可减少传播风险。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预后,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