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见的筛查手段,适用于多种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场景。当出现排尿异常、尿液颜色或气味改变、不明原因发热、腰痛等症状时,通常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健康体检、妊娠期监测、术前评估以及慢性病随访如糖尿病、高血压也需定期检测尿液指标。
尿常规检查能反映泌尿系统及全身健康状况。通过分析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成分,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炎、结石或代谢性疾病。例如,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功能损伤,尿糖升高需警惕糖尿病,而尿潜血可能与泌尿系肿瘤或炎症相关。对于服用肾毒性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的患者,定期尿检有助于监测药物副作用。部分传染病如猩红热或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程中,尿液指标变化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进行尿常规检查前需注意清洁外阴,避免月经期留样,防止阴道分泌物污染。晨起中段尿检测结果最准确,取样后应在1小时内送检以防细菌繁殖。服用维生素C、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干扰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若结果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如尿培养、肾功能影像学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婴幼儿需使用专用集尿袋,老年人可能需多次复查排除假阳性。检查过程中发现尿液明显浑浊、血尿或泡沫尿持续不消,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