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因年龄差异较大,婴幼儿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呕吐,年长儿则可能出现上腹痛、反酸、嗳气等典型症状。部分患儿以呕血、黑便为首发表现,需警惕溃疡出血。夜间痛和饥饿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特点,进食后缓解。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加重。反复发作的腹痛伴体重增长缓慢也应考虑本病。
2.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大小、深度及周围黏膜情况。镜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黏膜缺损,底部覆白苔,边缘充血水肿。胃溃疡多见于胃窦和胃角,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检查同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小儿需在镇静或麻醉下操作,确保安全。
3.幽门螺杆菌检测:该菌感染是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诱因,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等。侵入性检查需通过胃镜取材,非侵入性方法更适用于儿童。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溃疡可能。根除治疗前后应复查以评估疗效。
4.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造影可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儿,典型表现为龛影或十二指肠球部变形。但该检查灵敏度较低,已逐渐被内镜取代。腹部超声对溃疡诊断价值有限,但可排查其他腹部疾病。CT或MRI在怀疑穿孔、梗阻等并发症时具有重要价值。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程度,便潜血试验有助于发现隐性出血。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适用于疑似卓-艾综合征的患儿。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可排除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可能提示长期呕吐或营养不良。
诊断过程中需注意患儿年龄特点,婴幼儿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内镜检查前充分评估麻醉风险,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幽门螺杆菌检测需规范采样,避免假阴性。影像学检查应权衡辐射暴露与诊断价值。实验室指标需动态观察,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定期随访,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