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通常不具备传染性,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致病菌来自肠道或泌尿系统内部,而非通过人际接触传播。
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占病例的70%以上。这些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或肾脏,引发炎症。少数情况下,性行为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但这种现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传染,而是机械性传播。特殊病原体如淋球菌或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具有传染性,但这类感染归类为性传播疾病,与典型尿路感染不同。免疫力低下、尿路结构异常或留置导尿管等因素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但不会导致疾病在人际间扩散。
预防尿路感染需注重个人卫生,如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憋尿、适量饮水以冲刷尿道。性行为后及时排尿可减少细菌滞留风险。出现尿频、尿痛或血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肾脏感染。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但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糖尿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筛查。需注意,若伴侣出现类似症状,可能提示性传播疾病而非普通尿路感染,需共同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