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性交确实可能增加盆腔感染的风险。月经期间宫颈口轻微扩张,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生殖道防御能力暂时降低,此时性行为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逆行感染子宫、输卵管等盆腔器官,引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疾病。
经期性交导致感染的主要机制涉及生理环境改变和病原体传播。经血本身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性行为可能将阴道或阴茎携带的细菌推入宫颈。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淋球菌、衣原体及厌氧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突破宫颈黏液屏障,上行至盆腔。经期子宫收缩可能加速病原体扩散,若本身存在阴道炎或性传播感染,风险更高。经期性行为与盆腔炎性疾病PID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无保护措施时。
为降低风险,建议避免经期性交。若发生性行为,需严格使用避孕套以减少细菌接触,事后及时清洁外阴但避免阴道冲洗。出现发热、下腹剧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生殖健康,定期筛查性传播疾病,伴侣双方保持卫生习惯。免疫力低下、有盆腔炎病史者更需谨慎,必要时咨询医生评估个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