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尼帕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呕吐等类似流感的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脑炎,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部分病例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肺炎。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14天出现,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较高。
尼帕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易与其他常见病毒感染混淆,但随病情发展,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显现。脑炎是典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定向障碍、嗜睡或异常行为。部分病例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呼吸衰竭。病毒还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幸存者中,约20%可能遗留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或人格改变。尼帕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或食用被果蝠污染的食品传播,需警惕动物源性感染风险。
怀疑感染尼帕病毒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医护人员需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装备。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如补液、呼吸支持和对症处理。预防重点包括避免接触果蝠、病畜及污染食物,尤其在流行地区。疫情暴发时,需隔离患者并追踪密切接触者。部分单克隆抗体和瑞德西韦可能具有实验性疗效,但尚未广泛应用。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早期诊断是控制疫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