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需要检查临床症状表现、血常规与炎症指标、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免疫功能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表现:腺病毒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结膜炎或腹泻,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肺炎症状如呼吸急促。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症状可能更严重。需详细记录症状持续时间与程度,观察是否伴随皮疹或淋巴结肿大,以区分其他病毒感染。重症病例需关注是否有嗜睡、脱水或呼吸困难等表现,及时评估病情进展。
2.血常规与炎症指标:通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腺病毒感染通常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可辅助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动态监测指标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若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可能。
3.病原学检测:采集咽拭子、痰液或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可直接确认腺病毒存在。抗原检测适用于早期快速筛查,但灵敏度较低。血清学检测抗体滴度变化可辅助诊断,但需对比急性期与恢复期结果。病原学检测对明确分型及指导隔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用于评估肺部受累情况,腺病毒肺炎典型表现为斑片状或弥漫性磨玻璃影。婴幼儿需注意是否存在肺过度充气或肺不张。影像学结果可帮助鉴别细菌性肺炎或其他病原体感染,重症病例需定期复查监测病变进展。
5.免疫功能评估:对反复感染或重症患者需检查免疫功能,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现播散性感染或迁延不愈,需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结果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免疫调节治疗。
腺病毒感染者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接触者应注意手卫生与呼吸道隔离,患者用品需单独消毒。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窘迫应立即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需加强监护。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循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