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弥漫性轴索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脑震荡:脑震荡是颅脑损伤中最轻微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受伤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但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症状多在数日内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后遗症。
2.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是脑组织实质性损伤,常伴有出血和水肿。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相关,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范围,部分患者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3.颅内血肿: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多由动脉破裂引起,病情进展快;硬膜下血肿常见于静脉损伤,症状可能逐渐加重。脑内血肿直接破坏脑组织,需根据血肿大小和位置决定保守或手术治疗。
4.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分为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警惕并发颅内血肿。凹陷性骨折可能压迫脑组织,需手术复位。开放性骨折易引发感染,需紧急清创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力导致脑白质广泛性撕裂,常见于高速撞击伤。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昏迷,预后较差。影像学可见脑组织多处点状出血,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和支持疗法为主。
颅脑损伤后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二次损伤。康复期应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