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传染性。支原体是一种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能被他人吸入,导致传播。尤其在密闭、通风不良或人群密集的环境中,传染风险更高。
支原体感染的咳嗽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可能伴随喉咙痛、发热或乏力。传染性在症状出现初期较强,随着治疗和病情缓解逐渐降低。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且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预防传播需注意呼吸道卫生,如咳嗽时遮掩口鼻、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室内通风和避免密切接触感染者也能有效减少传播风险。
确诊支原体感染后,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患者需充分休息,多饮水,减少外出以避免传播。接触感染者后,如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概率。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发现病例时,建议加强环境消毒和健康监测,防止聚集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