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通常由头部遭受强烈外力冲击所致,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或运动损伤等场景。颅底骨质结构相对薄弱,当外力传导至颅底时,易发生线性或粉碎性骨折,严重时可能伴随脑膜撕裂或血管损伤。
颅底骨折的发生机制与外力作用方向密切相关。正面撞击可能导致前颅窝骨折,表现为熊猫眼征或脑脊液鼻漏;侧方受力易引发中颅窝骨折,伴随耳漏或听力损伤;后枕部受力则可能造成后颅窝骨折,导致颈部肌肉僵硬或后组颅神经损伤。病理性因素如骨质疏松或肿瘤侵蚀也可能降低颅底抗冲击能力。骨折后局部出血、脑脊液漏或神经受压可能引发颅内感染、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发现疑似颅底骨折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堵塞耳鼻漏液,防止逆行感染。影像学检查首选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骨折线位置及范围。治疗以保守为主,包括头高位卧床、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及对症处理,仅少数严重病例需手术修复硬脑膜或减压。康复期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水肿。日常防护重点在于避免头部外伤,高危职业或运动需佩戴防护装备。